深有感触/南京市民:国家强大 历史悲剧才不会重演******
图:《南京照相馆》取材于罗瑾、吴旋保存日军罪证影像的真实经历。
尽管天气炎热,南京毗卢寺的游客仍不在少数。其中一些游客是在得知罗瑾、吴旋曾在毗卢寺秘藏日军罪证相册后,专程前来寻访历史遗址和打卡。
“00后”大学生李念欣前几日刚和女友一起观看《南京照相馆》,5日也冒着酷暑来到毗卢寺。李念欣说,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历史,但是不能盲目仇视日本和排外。他认为,爱国要以理性为主导,要看自己的行为“是不是真的会对国家对民族有利,是不是真的铭记历史,对未来有帮助。”
早在《南京照相馆》上映之前,南京市民俞老伯就听说过罗瑾和吴旋在毗卢寺秘藏日军罪证照片的故事。“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日本人眼皮底下把这些照片保存下来,最终成为给日本战犯定罪的重要证据,真的是立了一件大功。”俞老伯说道,“南京大屠杀是南京历史上最大的伤疤,我们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要永远牢记这段历史,尽自己的力量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才能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学子感言******
香港浸会大学
曹逸琳
从第一次接触范长江行动的陌生,到经历过山东行后引发对浙江行的期待,我希望带着最好的状态去“诗画江南”的古韵宝地欣赏、学习、实践,也非常期待与新的同学们碰撞出新的火花,一起创作出更好的新闻作品。在这次旅行中,我希望以更加熟练的技巧去采访写稿,同时探索如何拍出更好的视频来展现这次活动的魅力。
香港中文大学
叶沛言
第一次参与采访实践活动,既紧张又兴奋。香港在国际金融与知识产权管理有优势,而浙江在“数智”方面是强项。作为香港学生,希望自己能用镜头和文字捕捉真实的瞬间,同时探索当地文化脉络,从中找到两地值得互相学习的地方。
香港都会大学
金子曦
我未曾到过浙江,但从网络上了解到浙江风景如画,文化底蕴深厚的同时,现代科技又非常发达。作为强而新的网红孵化基地,为中国注入了新力量。我非常期待能亲身涉足这里的城市,用脚步感受城市脉搏,用文章记录与城市的对话。愿此行满载而归,让浙江文化在我生命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愿我能更深刻地理解浙江、记录浙江。
香港都会大学
张惟一
又背上相机和笔记本啦!第二次跟着“范长江行动”出发,心情比第一次更雀跃,浙江行新的故事已在前方招手。作为“二刷”的大公报实习记者,少了些生涩,多了份期待:这次要抓更鲜活的细节,听更动人的声音。脚下有泥,眼中有光,出发!

中国海军076两栖攻击舰首舰在上海下水 命名为四川舰******
台学者扎根黄土高原 用生命故事浇灌心灵******
图:台湾学者张继元带领团队在甘肃兰州榆中县和平中学建设心理中心。\受访者提供
“这里提供了更好的学术环境支持,而且还能体验到台湾少见的雪景!”在甘肃兰州西北师范大学校园内,常能见到一位带着台湾腔的学者与学生围坐畅谈“生命故事”。来自台湾高雄的张继元如今已是这所西北高校人文心理学领域的领军者之一。从台岛到黄土高原,从辅仁大学到西北师大,十馀年间,他不仅搭建起跨越两岸的学术桥梁,更在祖国大西北扎下了生命的根。\大公报记者 郭涛甘肃报道
在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的一间教室里,大学生小高正在给其他的同学讲述他的家乡——一个被沙尘环绕的地方。从当初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到后来再次回到故乡发展,小高的故事改变了同学们对黄土高原的刻板印象。这一幕正是张继元把台湾地区高校“生命故事教学法”引入大陆课堂的生动体现。
张继元认为,讲述者通过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经历,可以起到一种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历程的效果,通过分享与互动,从单一、可能负面的视角变得多元。而听讲者则听取他人的人生故事、经历,学习从整体生命脉络认识他人和自己。最近,张继元的一位学生给张继元寄来了一张小卡片,写道“自从加入西北师大这个生命故事团体,他终于找到了归宿。”这三年来,在团体中,他向同伴们讲述自己的经历,包括生活中的琐事、不开心的事,让他有了一个可以诉说的渠道,从而减轻了心理负担,开始释怀、不再执著,开启了新的人生。如今他也从事着心理咨询的相关工作。
融合哲学形成独特疗法
作为两岸高校早期学术交流的参与者,张继元于2008年第一次踏上大陆土地。在北京,他从人民大学跑到清华园,还在故宫感受“刻在血脉里的历史文化”。那次交流开启了他与大陆学术界长达十年的互动。“那时我们带着台湾的经验过来,发现大陆学界对人文心理学的渴望远超想像。”
2019年,张继元在西北师大心理学院教授舒跃育的邀请下,做出大胆决定,搬到兰州,加入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陆做人文心理学的学者太少,我们需要形成团队。我想成为一个能有所作为的小团队的一部分。”张继元说。
在西北师大的六年,是张继元将学术理想落地生根的过程。张继元和舒跃育相互配合,在西北师大构建起独特的学术体系:舒跃育侧重理论研究,张继元专注实践推广,将台湾成熟的叙事实践模式与中国哲学融合,形成本土化的疗法。如今西北师大已经成为大陆仅五所获批培养临床心理师的高校之一,获得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认证。
助力农村心理健康建设
除了教学任务,张继元也积极投入到当地的公益事业当中。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继元发现甘肃榆中县和平镇的和平中学没有正式的心理课程,只有一位语文老师勉强兼任心理辅导员。2023年在相关团体的支持下,经过六个月的深入调研,张继元带领团队制定了一个针对学校需求的心理健康项目计划,从零开始建设心理健康中心。
当时有一个腼腆男孩让张继元印象深刻。通过心理健康筛查,这个男孩的心理状况不是很好,比较孤僻,不太愿意跟人互动。“他会低着头,戴着帽子,在心理中心附近转悠。”张继元回忆道。然而,随着志愿者每周一的到访,通过温和而持续的辅导,使这个男孩找到了倾诉空间,慢慢感受到归属感,逐渐变得开朗,朋友也渐渐多了起来。心理健康中心也逐步完善,从最初只有四五个学生志愿者,逐渐增加到十几个,负责教授心理健康课程并组织活动。“期待这个心理健康中心未来能够成为甘肃甚至大陆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的范本。”张继元说。
在促进两岸学术交流方面,张继元也满怀期待,认为共同的文化遗产是深化合作的坚实基础。“我们的心理学植根于共同的历史,彼此之间有太多可以相互学习的地方。”
东京奥运会圣火传递至宫城县:所到之处皆为回忆******
体育6月22日报道:
今日,日本宫城县3天的奥运圣火传递已经圆满结束。
宫城县在2011年遭受了大地震以及海啸等灾害,给当地的人留下了重创,经过这十年来的灾后重建工作,又赋予了这个地方新的希望和未来。圣火所到之处皆有回忆,宫城县加油,奥运会加油!
发掘真相/惊动日媒的《罗森报告》写了什么?******
右图:现存于德国外交部档案馆的《罗森报告》,编号为2722/1113/38的原件,当中罗森指出马吉影像和解说词是一部令人震惊的时代文献,并建议“把带有解说词译文的这部电影能放映给元首和总理一看”。左图:南京大屠杀期间德国驻华大使馆南京办事处政务秘书罗森。
“1990年12月,德国外交部公布了《罗森报告》。日本人最先开始研究,说《罗森报告》中还特别说明附有影片,是美国牧师约翰.马吉在南京拍的,但因为有影片解说词而实际上找不到电影胶片,所以日本人称之为‘鬼片’。我们注意到这个事情,就开始找马吉影像。”邵子平回忆。
1990年12月,德国公布了存放于德国柏林波茨坦档案馆前外交官罗森于1938年2月提交给德国外交部的一份报告,这份文件编号“2722/1113/38”的《罗森给德国外交部的报告》于1938年2月10日发自南京,标明“内容有关日军在南京残暴行为的文献记录片”。在这份报告里,罗森直接谈到了马吉的影片,报告里还包含马吉影像的胶片拷贝和一份马吉牧师写的详细英文影片镜头目录。
罗森是德国驻华大使馆南京办事处政务秘书。日军进城前夕他去南京江面英国军舰上避难。中间在日本军舰的护送下去了上海,1938年1月9日回到南京。
“日本人在南京的恐怖统治已达无以复加的程度。在此期间,美国主教派教会布道团成员、使馆顾问约翰.马吉拍摄了影片。这部电影是日本人所犯残暴罪行有说服力的见证。约翰.马吉已在南京呆了25年。”罗森在报告中开门见山。
马吉亲自向德外交官提供影像拷贝
“马吉先生亲自向大使馆提供了一部拷贝。随拷贝附上各个剪接图像的英文解说词。解说词和影片本身都是一部令人震惊的时代文献。请允许我提出这样的请求,把带有解说词译文的这部电影能放映给元首和总理一看。”
为了证实马吉牧师所拍摄影片的真实性,严谨的罗森专门在南京实地考察。 罗森在这份报告的最后说明:“获得这部影片的费用将由驻汉口大使馆支付并出具证明,有关这份报告的证明也由汉口大使馆发出。由于同汉口的邮政联络很差,所以我把这份报告直接发往外交部。驻汉口和东京大使馆以及驻上海总领馆将通过可靠途径得到这份报告的複件。”这份报告表明罗森确实曾获得了一份马吉影像的拷贝,并且通过安全途径送往德国外交部。
据德国档案馆提供,罗森于1938年2月10日从南京向德国外交部递交了报告与附件马吉电影拷贝及影片解说词。
汉口德国大使馆收到这份文字报告的时间是2月21日。德国外交部则是在3月21日收到,比汉口整整晚了一个月,这是因为从中国到柏林的长途需要更长时间。
据了解。柏林收到的这份特别提到马吉影像的罗森报告在当时德国似乎并没有引发反响。这份最新解密的《罗森报告》在1990年12月17日被日本京都新闻发现,在日本报纸以大字标题刊出后。日本“每日放送”记者加登英成为此专程去美国展开寻找。